京族
是我国56个民族的其中之一,对于民族文化比较关注的朋友,想必都知道,京族的族源是在越南,约在15世纪,有部分迁移至中国境内。关于京族还存在着三岛争议。那么,京族的三岛争议到底是什么呢?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京族三岛争议
法国侵略越南时,清朝出兵抵抗法军,在黑旗军的帮助下,占领了越南北方。但是法国也占领中国台湾的澎湖地区,切断了大陆和台湾的联系,并全歼了中国南洋水师。所以李鸿章和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条约规定中越边界在现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因为中越边界在历史上从没有全面勘定过,中国的勘界官员一边准备谈判,一边派出军队占领边界附近的有利地形和越南界内对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区。
中国的勘界官员根据《中法新约》中规定中越边界在现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原则,首先向法国提出了从谅山到高平一线全部划归中国的方案(这一方案可以收回从宋朝以来丢失的全部中国领土)。法国谈判官员没有同意;后中国的勘界官员又提出了将越南的文渊县等三县(现在越南的同登县等三县)划归中国的方案,法国谈判官员开始同意,但是后来又耍赖,最后条约中还是没有收回。
在广东方向(建国后这部分边界全部划归广西)上,越南的飞地江平、黄竹、石角、句冬(现在广西钦州的江平、黄竹和白龙尾半岛)划归中国。根据清史记载:广东西南江平、黄竹一带,从思勒拓展边界到海,南北计四十里,东西共六十里。
地理位置
在美丽的南海北部湾上,有一块“冬季草不枯,非春也开花,季季鱼泛鳞,果实满枝丫”的宝地,这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京族三岛”──巫头、尾、山心。京族三岛面临南海的北部湾,背倚十万大山,与越南仅一水之隔。其中巫头、尾二岛与越南近在咫尺,鸡犬相闻,涉水可渡。尾、巫头、山心三岛,是由海水冲积而成的沙岛。由尾北望山心,西望巫头,颇似
一个“品”字形。尾处于江平半岛的最南端,地势平坦,地形狭长似带;巫头中间凸出,两头下垂,地形呈纺锤状;山心地势周围高,中间低,呈盆地状。现在山心、巫头、万尾三岛,因为围海造田和筑堤引水,已与大陆相连,海岛变成了半岛。
旅游资源
京族三岛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方兴未艾。海岸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环绕三岛长达13公里的海滨沙滩宽10-20米不等,沙质细软金黄,被誉为“金滩”;海水洁净碧蓝,浅水区宽阔平坦,白日风平浪静,渔舟点点,晚间潮涨浪涌,波涛阵阵。海洋、沙滩、树林、鹤群,构成了京族三岛独特的海滨天然风光,是不可多得的海滨浴场。再加上京族人民的纯朴热情,是京族三岛宝贵的旅游资源。如今,已建成“京岛旅游度假区”,不同档次的宾馆、海洋餐馆鳞次栉比。京族三岛正张开双臂,迎接着海内外宾朋的到来。
历史
京族原为“越人”,历史上称为“京人”,1995年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是越南的大民族,京族三岛的京族系15世纪末16世纪初从越南涂山迁徙来的,至今约500年历史。在京族的叙事歌中,对其祖先的迁徙也有反映:京族祖先几个人,因为打鱼春过春;跟踪鱼群来巫岛,孤岛沙滩不见人。巫头海上鱼虾多,打鱼生产有门路;落脚定居过生活,找到这处好海埠。京族祖先在海边,独居沙岛水四面;前继后接几十代,综计阅历数百年。
过去,京族人的生产方式比较单一,生活比较贫困,1964年填海造田,把万尾、巫头和山心三个小岛通过拦海大提与大陆连接起来,使农田面积成倍增加。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京族三岛带来了勃勃生机,特别是中越边贸恢复以来,国家又给予优惠政策,增强了京族人民尽快致富的信心。
他们更新对商品经济淡薄的观念,利用本地资源,在捕鱼和种田之余,积极参与边境贸易,收入明显增加,京族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从前的茅草屋,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漂亮的小别墅式的房屋,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已进入普通京族人的家庭,京族人真正过上了富裕生活。京族人民生活水平已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名列前茅。
小编总结:
上述正是关于“京族三岛争议”的相关资料,各位如果要了解的更多关于京族的相关信息,不妨查阅星座360网。